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第3128回:海岛乡村火山地质粗粝沧桑珊瑚石屋

日期:2024-04-08 20:30:27 作者: 爱游戏电竞app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盛塘村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海岛乡村风貌,涠洲岛旅游区风景秀丽,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火山地质奇观,蓝天、白云和海水等丰富自然资源,也造就了底蕴深厚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名区。一批特色名镇、名村积极开发当地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了涠洲岛旅游区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全域旅游大发展格局,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各地游客提供了更加健全和完善的旅游胜地。

  岛屿上每一处地方都有它的独特风貌和气质。在风光迤逦的北部湾海畔,至今还保留有火山石、珊瑚石甚至蚝壳垒砌的房子,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时代大潮下,这些特殊的建筑部分已被取代,还有一部分仍屹立不倒。连日来,南国早报客户走进钦州龙门港和北海涠洲岛,感受这些独特建筑背后的沧桑故事,感受渔民们的勤劳和智慧。

  北海涠洲岛,被誉为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火山岩地貌、海蚀景观遍布全岛。岛民就地取材,采掘火山石和珊瑚石建房,形成独具特色的百年珊瑚房。

  冬暖夏凉的珊瑚民居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成为一代又一代岛民的温馨家园。涠洲岛上的天主教堂,亦是由火山石和珊瑚石砌成。如今,这些外表粗粝、饱经沧桑的建筑,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岛民就地取材用火山石和珊瑚石建房,暖阳下,斑鸠冲村几名老人在火山石砌起来的老房子门前唠着家常。见有群众来访,一名拄着拐杖的老人缓缓迎了上来。老人姓詹,今年快90岁了。詹奶奶生于斯长于斯,一辈子没出过涠洲岛。上世纪70年代初,她和老伴住的还是茅草房,“屋顶经常漏雨,每隔两年就得修补一次”。

  1973年,詹奶奶决定建新房。因为岛上没有建筑材料,夫妻俩就地取材,每天跑到涠洲岛五彩滩的芝麻滩挖石头,再用牛车一车车拉回来。“那时候有多难,你想象不到。”回忆往事,詹奶奶不时抹泪,“我们两口子凌晨4点就爬起来,摸黑赶到芝麻滩,然后用锤子一块一块凿石头”。

  凿开石头后,还得用铁棍把它撬出来,再磨平,切割。重的石头近50公斤,两人合力才能搬上牛车。拉一趟得耗费一个多小时,仅能拉回四五块石头。与詹奶奶类似,70岁的戴亚伍也是涠洲岛民。她29岁时,因为家里人口多,不得不着手建新房。

  “那时海岛的东北方到西北方,遍布着大量天然珊瑚石。”戴亚伍记得,每当潮水退去,一层又一层的珊瑚石露出海面,“阳光照在上面五彩斑斓,漂亮极了”。

  就这样,戴亚伍和丈夫日复一日前往海边取材,先后拉回数百块石头。但建房并不是特别容易,当时并没有机器,两人只可以通过双手搬,将石头一块一块垒上去,再抹上红泥浆,建起了如今这栋珊瑚石民房。

  特色民居冬暖夏凉,绘就美丽乡村画卷,珊瑚是一种生活在深海里的腔肠动物,又称珊瑚虫,它能分泌出红白相间的石灰质骨骼,这些骨骼相互粘在一起,产生网状结构的石块,就是人们所说的珊瑚石。

  因石头上布满空隙,用珊瑚石砌起来的房屋又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冬暖夏凉。戴亚伍说一块珊瑚石的厚度近40厘米,由于它本身独特的质地和构造,人住在珊瑚房里,夏天基本不用开风扇。

  “珊瑚房冬天很暖和。”戴亚伍回忆,有一年因修补这栋房,一家人搬进用红砖建成的房子里,“冷得受不了”。后来修补完珊瑚房后,一家人很快又搬了回去。

  火山石房屋同样如此。相比灰白色的珊瑚石,火山石主要呈黑褐色,这种经火山喷发急骤冷却后的石头孔隙极多,不仅保温隔热,还有防火和抗腐蚀的作用。

  后来我先后走访涠洲岛盛塘村、城仔村、圩仔村、斑鸠冲村、湾仔村及石螺口等村庄,在绿树掩映下,斑驳的珊瑚石和火山石民房随处可见。村民们介绍,有的老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这些外表粗粝、饱经沧桑的珊瑚石和火山石,呈现着涠洲岛最原始的自然生态,也是岛民曾赖以生存的家园。

  涠洲岛保留了大量的珊瑚石和火山石民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涠洲岛天主教堂由法国巴黎传教士于1853年始建,历时十年建成。天主教堂主体长58.92米、宽16.2米,彼时,传教士们就地取材,用涠洲岛本地的火山灰块石和珊瑚石砌筑墙体,再采用螺壳灰粉墙。160多年过去,教堂仍保存完好。

  这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同一时间,由珊瑚石和火山石砌起来的老房子也备受游客追捧,这份独特的古朴气息让游客不禁感叹:“一砖一瓦皆历史。”

  五十多岁的陈光瑜是涠洲岛公山村人。2010年前后,他和几个兄弟姐妹将自家宅基地上的珊瑚石老房子改造重修,先后打造出17间特色客房。旺季的时候,一间房一天的房价超过800元,全年的入住率能达到50%至60%。

  不少岛民将珊瑚石老房打造成特色民宿,备受游客青睐。游客的青睐让岛民有了更多的信心。此后几年,外来投资者纷至沓来,别具风情的珊瑚石民居越开越多,成为涠洲岛的靓丽新名片。

  海岛还引入高端设计品牌,将涠洲岛珊瑚石民房打造成高端特色民宿,为岛上居民作示范。在一批精品民宿带动下,岛民们以自营、出租、合营、入股等方式合力建设乡土风韵浓厚、建筑风格自然、设计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集群,民宿产业成为涠洲岛旅游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事实上,珊瑚石属于稀缺资源,早已禁止开采。如今,岛民们的生态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想在致富的同时,也守住祖辈们留下的老房子。用岛民们的话说:“既要过上好日子,也要保护好环境,留住乡村的历史和乡愁。”

  我们走到盛塘村13号,看到一个老妪推着双轮车走过,车上放着柴火,一个年轻妇女在家门口忙碌,我们经过三杯茶餐厅,岛屿上的民宿都很注重绿化,自然环境极好。

  我们离开村庄,我去停车场取车,再驶往另外一个更幽静的村庄,圩仔村约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附近一带村庄村民常聚集于此地做买卖,故得名圩仔。该村位于荔枝山西南约1公里处,东南邻平顶山,南靠白沙寮,西接西角,东北界荔枝山,地处丘陵。耕地493亩。有73户,319人,汉族。

  圩仔村积极挖掘和打造当地优秀旅游资源,依托古香古色的特色民居建筑,依托优美的村庄环境和厚实的人文景观,于2016年11月评为广西特色名村——广西传统村落,这为提升圩仔村旅游品质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涠洲岛另一座教堂城仔教堂,约建于1880年,由法国天主教李神父负责筹建,这座教堂称“圣母堂”,面积774平方米,用珊瑚石、土瓦、木材构筑。附属建筑有修道院、学校、医院、育婴堂等。

  圣母堂前面是一座宽4.5米 ,高14米的三层方形钟楼。钟楼正面雕有“圣母堂”三字。钟楼后面为建筑面积265平方米的长方形教堂。与教堂后角相连的是一座二层,建筑面积405平方米的神父楼。城仔圣母堂是一座较典型的欧洲乡村哥特式小教堂,是北海地区仅有的一座圣母堂。

  圣母堂左前的一个圣母塑像,下方很奇怪地写着“中华圣母”字样,更奇怪的是:圣母既不是站着,也不是坐在台上,而是坐在一顶轿中。据说,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村里人就会抬着圣母像去游神。

  涠洲岛教徒们清唱的赞美诗,融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领唱、合唱、对唱,你唱我和,此起彼伏,颇有现代“山歌”的韵味。

  在涠洲岛上,本土化也成了天主教的一大特色,天主教已经与乡间的风俗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圩仔村到处在维修之中,圣母堂也被关闭了,不能参观,在教堂前面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摆卖工艺品,我们跟她聊天,原以为她是游客,没想到本地人还能讲正宗的普通话,她对外面的世界也很交通,她说岛屿到了旅游旺季就会断水断电,给村民照成一些不方便的影响,我只能说岛屿的承载能力有限。

  岛屿上有一个中海油气电北海燃气公司,貌似是使用燃气发电的,所以我们大家可以这样理解,涠洲岛的电力供应还是依赖外面的支持。

  圣母堂被粉刷一新,周边都是火山石的村庄,看到几个女王也在施工,到处是民宿改造项目,我还参观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民宿,叫涠爱,位于涠洲镇城仔村一公队121号。

  涠某爱距离涠洲岛各个景点间距离皆为十分钟左右的电动车程,交通十分便利。民宿配套有各类主题房型共计九十余间,房间内配备了哈曼卡顿蓝牙音箱、贵重物品保险箱、香薰机、大尺寸液晶电视机等便利设施,

  并且为所有住店客人提供免费的欢迎水果、下午茶、夜宵、早餐及迷你吧饮品。民宿配套有管家式服务,吃住行游购娱全部有专属管家提供对应服务,听说老板秉持着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最省心的服务,让群众的行程既愉快又轻松。

  民宿设有室内餐厅、包厢,全天冷气开放。厨师团队乃专门外地聘请,拿手川湘菜、北京菜,更有地道本岛居民担任的海鲜厨师,厨艺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涠洲岛的古村非常多,上横路山村约建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村民大部分从合浦县一带迁来,沿用祖宗地命村名,相对于下横路山,故有此名。位于城仔西南约1公里处,东邻新寮,东南靠下横路山,西南邻下石螺。地处缓坡丘陵,耕地121亩。有13户,64人,汉族。

  上横路山村通过开展民房外立面风貌改造,从海岛文化的脉络出发提炼出建筑语言上的符号,让民居结构和色彩与涠洲海洋风光、民族风情更和谐、融洽。在晸府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集中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修建花圃、花带,改造排污管道,硬化房前屋后,

  并规划筹建杂物房和家禽集中圈养场,出台清洁乡村村规民约和活动制度等,为打造浓郁的客家文化旅游村庄创造了良好条件。荔枝山村约建于同治四年(1865年)。村民从合浦县荔枝山迁此定居,沿用祖地命名。该村位于南湾北面约4公里处,地处丘陵。东北与北港相邻,西接后背塘。耕地578亩。有2个村民小组,80户,311人,汉族。半渔半农。为荔枝山村委会驻地。

  荔枝山村全力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村庄道路,修缮民居民房,全力发展旅游休闲设施,建成具有乡土文化气息浓郁的广西特色名村。另外,荔枝山村重视村庄文化建设,组建荔枝山村文艺队伍,并多次参加区内外文化比赛获奖。。。

  民房、农家乐、民宿、教堂……走在涠洲岛每个村落及景点,随处可见历史悠远长久独具特色的珊瑚民居,这使海岛建筑别有一番韵味。有着“我国最美十大海岛”“最年轻火山岛”等美誉的涠洲岛,凭借其瑰丽的火山岩地貌、海蚀景观,广为游客赞叹,其中罕见的珊瑚石民居也慢慢变得受外界关注。

  “家里的房子是用珊瑚石建成的,有60多年历史了。由于珊瑚石独特的质地和构造,冬暖夏凉,每当夏天屋内都很凉快,住起来非常舒服。”岛民刘道德带游客参观了他家中以珊瑚石为原材料建成的老房子,如数家珍。

  珊瑚石民居是涠洲岛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表粗粝、饱经沧桑的珊瑚石呈现着涠洲岛最原始自然生态,也是岛民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涠洲岛,原岛民大多居住在珊瑚石建成的房子内,这些珊瑚石民居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被称为“百年珊瑚石奇居”。随着涠洲岛旅游的发展,环境、设施、道路等逐渐完备,如今,这些民居正被开发成新的风情民宿。

  涠洲岛老张公村珊瑚石建造的房屋有三种类型,分别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风貌。初到岛上的第一批居民,简单造房。这是直接用珊瑚石垒砌而成,房屋低矮,无另外的辅助材料,这与当时的生产力落后程度有关,同时也是为了抗御台风的侵袭。

  按史籍记载,在清乾隆以前,在涠洲岛上没固定的常驻居民,除了驻军和海盗之外,岛上的草藔大都是过往的渔民短时段的季节性居所,也就没有纳入官府户籍记载管理范围。嘉(庆)道(光)之后,朝廷有条件允许渔民或流民上岛居住,岛上才逐步有了固定的建筑。老张公村居民的祖辈正是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来到岛上定居的,此时所建造的珊瑚石房屋,简陋粗糙,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之时先辈们筚路蓝缕创立家园的见证。

  人口渐增后,岛上房屋开始多样化。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积累之后,宗族及家族的人口繁衍,财产的逐步积累,促使原先的群居形态被支系或家族的聚居所代替。此时建造的房子出现了格局上的差异,并出现多样化的建筑形式。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各种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开采珊瑚石相对容易,材料方正,大小适宜,便于运输和砌墙操作,有利于增强房屋的牢固性。这一时期用珊瑚石建造的房屋,不但规模大,空间阔,而且美观整洁,功能齐备(如厨房、杂物房、厕所及畜禽栏舍与人的居所分离等)。

  民国以来,楼房出现。涠洲岛老张公村珊瑚石建造的楼房大多数都是两层,属于歇山顶民房的墙体增高型制。这大都是民国以来的建筑,建造的工艺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珊瑚石建造的楼房堪称岛上豪宅,也是涠洲岛的建筑奇观。

  但这一时期用珊瑚石建造的楼房,并没有像同时期北海老街和廉州的骑楼式建筑出现,却与北海地区客家村庄里的阁楼式民居型制相似,由此生动地展示了涠洲岛客家文化的标志性物质存在。

  不同时期的珊瑚石建造房屋,见证了涠洲岛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态及历史人文现象,这正是涠洲岛珊瑚石房屋的文化魅力所在。

  但是,随着涠洲岛开发建设的加快,珊瑚石建造的房屋由于在当地存在的普遍性,而没有及时引起关注,因此在不同程度上遭到拆除或废弃,旧房子拆除后存留的珊瑚石材随处可见,殊为可惜。

  早在2015年,从四川到涠洲岛旅游的吴某挺爱上了这座海岛,在闲逛时,他发现了岛上一座闲置着的珊瑚石老院子,十分喜爱,便租下这个院子,通过个人设计,将其改造成了一间精品民宿野地里。民宿保留了原有的珊瑚石外貌,屋内与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巧妙融合,别具一格。

  2017年,江苏某卫视《三个院子》真人秀节目在涠洲岛的“野地里”拍摄,让位于海岛古村落中的“百年珊瑚石奇居”广为人知,极大的提升了涠洲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百年珊瑚石奇居”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入住、参观。此后,岛上闲置的珊瑚石老房子几乎都被商家租赁下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特色改造,在岛上形成了特色“民宿群”。如今,慢点、渡舍、道耕乡居、素听函舍等特色民宿陆续改造完成投入营业,知名星级酒店“梵俪”也进驻涠洲岛,提高了最美海岛的住宿档次。

  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群众,岛上计划选择珊瑚石民居保护完好的圩仔村、城仔村、白沙寮等村落,打造“环相思湖传统村落休闲度假带”,通过对传统珊瑚石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将旅游、居住与传统古村落保护相结合,让更多村民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

  在越来越多的闲置珊瑚石老房子被改造成为精品民宿后,岛民、游客及商家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对珊瑚石老房子的保护意识慢慢地增加。珊瑚石民居是涠洲岛的建筑特色,保护珊瑚石民居,就是保护涠洲岛的建筑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