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智研咨询发布!活性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趋势(附进出口情况分析)

日期:2024-01-18 16:20:28 作者: 爱游戏电竞app

  活性碳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用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所以造成了活性碳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碳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至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碳,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碳的表面积为500至1500m2,活性碳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碳的这一特点,可拿来:处理含油污水、处理染料废水、处理含汞废水、催化和负载催化剂等等,用途十分广泛。

  随着中国活性碳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碳生产国和出口国,产品品类千余种,应用领域也由70年代仅有的医药、食品、军工等领域遍及包括水处理、大气治理、环保、新能源等几乎所有重要国民经济门类。中国活性碳出口数量远大于进口数量。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活性碳出口数量为29.64万吨,出口金额为45639万美元;进口数量为4.9万吨,进口金额为20182万美元。

  从进出口均价来看,中国活性碳进口均价远高于出口均价,且进口均价有明显的上涨的趋势,2022上半年中国活性碳进口均价为4.39美元/千克,而出口均价仅为1.92美元/千克,差值为2.46美元/千克。由于我国活性碳行业,起步晚,行业集中度差,技术水准参差不齐,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而以美国为首的活性碳品牌,开展活性碳的研发生产历史悠远长久、经验比较丰富,同时产业集中度高,国家和行业标准严格,因此普遍地,品质和技术水准较高,故其活性碳价格贵,也造成了进口均价和出口均价的巨大差距。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活性炭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我国活性碳进口格局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斯里兰卡,其中美国进口金额为5274万美元,占比达27%,因为美国经济比较发达,相关的生产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活性碳的产量高。美国和日本是活性碳传统生产大国,主要为高端活性碳产品的供应国,虽然我国活性碳产量高,但是多为中低端活性碳,其专用性差,所以对于高端活性碳存在缺口,此时更多是向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进口。

  2022年上半年中国活性碳进口地占比最大的为日本,进口金额为2252万美元,美国紧追其后,进口金额为2152万美元。2022年上半年与2021年全年相比,日本进口格局虽然占比最大,但是相对于上一年度还是会降低,美国也由2021年的27%下降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23%,而斯里兰卡从2021年的12%上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15%。

  2021年中国活性碳出口格局占比最大的地区为日本和韩国,两者出口金额相近,出口格局分布较为均匀,更加有利于缓解国际冲击,提高本国贸易韧性。韩国国内生产活性碳的水平较低,韩国国内的活性碳需求主要靠进口来满足,其中中低端活性碳主要靠中国为主的国家出口。日本国内生产活性碳的水平较高,在高端活性碳方面甚至是我国的主要进口国,但是日本任旧存在中低端活性碳缺口,故我国也会对其出口大量的活性碳。

  中国活性碳出口格局较为稳定,2022上半年中国活性碳出口格局前三地区分别为日本、比利时以及韩国,占依次为12%、11%、11%,其次印度占比5%,意大利占比3%。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活性碳进口地大多分布在在上海市、江苏省、北京省以及广东省等地,进口金额分别为3564万美元、2631万美元、850万美元以及998万美元。上面四个地区都是我国的发达地区,对于活性碳的需求更大,是由于环保行业正慢慢的变成为活性碳的主要消费市场,而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之后,会更看重环保,所以这些地区对于活性碳的需求更大。

  2022年上半年中国活性碳出口地区大多分布在在山西、福建、天津、浙江、江西等地,出口金额分别为8780万美元、3371万美元、3033万美元、1899万美元、1788万美元。因为活性碳的原材料是富含碳的有机材料,而山西富产煤,煤中含有大量的碳,故山西在地区出口金额占到全国三成以上。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活性炭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公司可以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