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类+木质组合方案


炭类+木质组合方案

鲁浩等: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中生代碰撞造山事件的记录:来自新疆温泉—胜利达坂一带三叠纪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证据

日期:2024-02-27 04:01:04 作者: 爱游戏电竞app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中生代碰撞造山事件的记录:来自新疆温泉—胜利达坂一带三叠纪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证据

  作者简介:鲁浩,工程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Email:。

  通信作者:胡 峰,工程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Email:。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温泉—胜利达坂一带发育大量三叠纪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进一步丰富西昆仑造山带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史,对区内金、汞、锑等多金属的成矿时代提供年代学制约,对研究区内三叠纪阿塔木帕下序列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根据结果得出,温泉—胜利达坂一带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03.3±1.4) 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花岗岩SiO2含量为74.41%~76.78%,Na2O为2.70%~3.81%,K2O为3.93%~5.0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25,表明区内花岗岩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且富集轻稀土元素,具负Eu异常(δEu=0.39),相对富集Rb、Th、U,亏损Ba、Nb、Sr、Ti等元素,显示岩石具有壳源花岗岩特征,为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区内三叠纪阿塔木帕下序列花岗岩形成于造山作用后造山阶段,为地壳变质碎屑岩俯冲到下地壳部分熔融后形成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后碰撞型花岗岩。

  S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温泉—胜利达坂; 西昆仑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中央造山带最西端,北邻塔里木板块(古亚洲构造域),南以喀喇昆仑断裂与羌塘地块相接(特提斯构造域),是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1-5]。西昆仑地区发育大规模的岩浆作用,花岗岩广泛出露,魏小鹏[6]在对前人资料充分总结的基础上,从同位素年代学的方面出发,将西昆仑地区花岗岩分为元古宙花岗岩、早古生代花岗岩、晚古生代花岗岩、三叠纪花岗岩、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新生代花岗岩6个时期,其中奥陶纪—志留纪(喀依孜—库地—塔马尔特花岗岩带)、三叠纪(木吉—慕士塔格—麻扎—奇台达坂花岗岩带)、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卡拉其古—四湖沟花岗岩带)构成了西昆仑花岗岩带的主体[6]。

  前人对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的研究大多分布在在中段,而对东、西两段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研究的温泉—胜利达坂地区位于新疆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东西昆仑交界位置(图1),北以苏巴什晚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为界与中昆仑微陆块相接,南以金沙江结合带与甜水海—北羌塘陆块相邻,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昆南—羌北缝合系[7-9]。随着近些年基础地质工作的开展,在西昆仑地区发现了大量的三叠纪造山型花岗岩。基于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学者们对西昆仑地区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于古特提斯洋的碰撞到后碰撞伸展仍存在分歧。计文化等根据造山带沉积岩特征认为西昆仑地区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中二叠世晚期[8];李荣社等认为西昆仑地区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发生碰撞造山作用,而到晚三叠世已进入后碰撞阶段[9];吕金刚等通过对可可西里西段卧龙岗二长花岗斑岩岩体进行锆石U-Pb年龄研究,获得(212.5±3.6) Ma的成岩年龄,认为西昆仑黑石北湖—三道河子地区晚三叠世处于同碰撞造山阶段[10-11];杨等通过对麻扎—康西瓦断裂西段变质事件的研究,认为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中—晚三叠世[12];张传林等通过对西昆仑北部两类花岗岩的研究,推测(240.5±1.8) Ma为同碰撞造山环境,(228.2±1.5) Ma处于后碰撞伸展拉张造山环境[2];毕华等在前人资料基础上,推测西昆仑地区在224.70~211.39 Ma仍存在岛弧构造环境[13]。赵江林等通过对奇台达坂一带晚三叠世花岗岩的研究,认为在晚三叠世西昆仑西北缘北带的古特提斯洋已经全部闭合,在240~210 Ma之间完成了碰撞挤压-碰撞后伸展阶段;而西昆仑西北缘南带古特提斯洋此时尚未完全关闭[14]。另外,在研究区东部分布有新疆重要的汞锑成矿带:拉竹龙—东银山锑汞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卧龙岗[10-11]、盼水河[15]、黄羊岭[16]、硝尔库勒等大中型汞、锑矿床。前人通过对上述矿床的研究,认为汞锑矿的形成可能与印支期热液活动有关[16-20]。

  图1   新疆西昆仑温泉—胜利达坂一带大地构造位置图(a)及地质简图((b),据文献[17]修改)

  (a)图中:Ⅰ.塔里木陆块;Ⅱ.铁克里克断隆带;Ⅲ.北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弧带;Ⅳ.中昆仑微陆块;Ⅴ.南昆仑晚古生代残弧带;Ⅵ.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Ⅶ.甜水海—北羌塘陆块群;Ⅷ.喀喇昆仑—南羌塘陆块;Ⅸ.明铁盖地块;①铁克里克北缘断裂;②柯岗断裂;③库地—其曼于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④苏巴什—柳什塔格蛇绿构造混杂岩带;⑤康西瓦—木孜塔格蛇绿构造混杂岩带;⑥塔阿西—岔路口构造混杂岩带;(1)郭扎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2)龙木错—双湖结合带。(b)图中:1.第四系现代冰川;2.第四系冲洪积堆积物;3.第四系乌鲁克库勒组安山质、玄武质火山岩;4.侏罗系康苏组岩屑砂岩、粉砂岩;5.三叠系阿塔木帕下组砾岩、砂岩;6.三叠系黄羊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7.二叠系黄羊岭组一段凝灰岩;8.二叠系黄羊岭组二段岩屑砂岩;9.二叠系黄羊岭组三段粉砂岩、砂质板岩;10.二叠系黄羊岭组四段粉砂岩、千枚岩;11.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12.花岗斑岩脉;13.闪长岩脉;14.角闪岩脉;15.逆断层;16.走滑断层;17.性质不明断层;18.火山口(锥);19.采样点及编号;20.锆石U-Pb年龄样采样点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西昆仑温泉—胜利达坂一带三叠纪花岗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研究区花岗岩成因类型、岩浆物质来源及构造环境等问题,从而为西昆仑东段温泉—胜利达坂地区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地质证据,并对区内金、汞、锑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提供年代学制约。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东西昆仑结合部位,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内物质组成和构造样式十分复杂,呈现多层次、多机制、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和变形特点[16,21]。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长城系浅粒岩组(Chlnt),岩性以浅粒岩为主,夹堇青石二云石英片岩和石榴子石角闪斜长变粒岩等;奥陶系玛列兹肯组(O1-2m),为一套成熟度较低的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浅海-半浅海沉积;二叠系赛里亚克群(P1-2S)火山岩,岩性以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沉积碎屑岩为主;叶桑岗组(P1-2y)为一套浅海相灰岩和陆相碎屑岩交互沉积;二叠系黄羊岭组(P2h)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凝灰岩、凝灰质板岩;三叠系阿塔木帕下组(Ta)出露于阿特塔木达坂一带,为一套紫红色磨拉石建造[17-18],岩性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等;三叠系黄羊沟组(Th),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局部夹碳酸盐岩组合;侏罗系康苏组(Jk),整体为一套湖泊相陆源碎屑岩,岩性以深灰色、紫红色长石岩屑砂岩夹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为主;此外区内零星发育新近系(玄武)安山岩、火山集块岩及第四系冰碛、冲洪积等松散堆积。区内侵入岩活动略频繁,发育奥陶纪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其中以晚三叠世侵入岩最为发育。

  根据侵入岩的时代、岩石矿物组成、含量、结构、相互侵入接触关系及其展布形态等,将研究区内侵入岩划分为三叠纪阿塔木帕下序列,该序列主要分布于玉龙喀什河上游阿拉克沙依到胜利达坂一带,呈近东西向不规则岩基状出露,共3个侵入体,大部分被第四系冰川覆盖,出露面积约88 km2,侵入于二叠系黄羊岭组及三叠系阿塔木帕下组中,围岩具有较强的角岩化。岩体主体组成岩石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图2(a)和(b)),局部见浅肉红色粗中粒钾长花岗岩(图2(c)和(d))。

  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15%~20%)、钾长石(10%~15%)、石英(60%~70%)组成,另外不同程度的含有黑云母(0~5%)、白云母(0~5%)、电气石(0~3%)、磁铁矿、磷灰石等,矿物粒径0.02~4.9 mm不等。斜长石呈它形-半自形粒状或板状,具聚片双晶,部分斜长石受力双晶发生弯曲,具轻微程度的绢云母化,部分具轻微程度的泥化现象;钾长石呈它形-半自形粒状,具轻微泥化现象;石英呈它形粒状,具波状消光现象;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具轻微白云母化;白云母呈它形-半自形片状,零星散布,多充填于裂隙中,个别被包含在大颗粒长石中;电气石呈半自形粒状,不均匀分布,多与石英、长石等矿物紧密嵌生。

  岩石呈浅褐色、浅肉红色,致密块状,半自形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见孔雀石,呈尘土状沿岩石微裂隙分布,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40%~45%)、石英(40%~45%)、斜长石(5%~15%)、白云母(0~5%)、磷灰石、锆石等。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中粗粒(0.36~10 mm不等),多见条纹长石,具轻微泥化现象;石英呈它形粒状,中粗粒居多(0.12~7.8 mm),个别被包含在较大颗粒钾长石中;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细粒居多(0.64~2.52 mm),与石英、钾长石等矿物紧密嵌生;白云母呈半自形片状,粒径0.12~1.88 mm,个别被包含在较大颗粒钾长石中。个别含孔雀石,多呈纤维状集合体,沿岩石的微裂隙分布。

  用于锆石U-Pb测年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的花岗岩样品均采自于研究区地表露头(图1),其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同位素测年样品编号为D4528-19;地球化学分析样品编号为D0601/12—D4528/62,共9件样品。

  同位素测年样品的锆石挑选和制靶由南京宏创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担完成。岩石破碎后用常规浮选和电磁选办法来进行分选,然后在双目镜下挑选出晶型和透明度较好、无包裹体、无裂痕的锆石颗粒,用于制靶。对其进行透射光、反射光及阴极发光CL照相,避开内部裂隙和包裹体的干扰,选定锆石测试点位,以获得准确年龄。锆石测年在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鉴定进行,激光剥蚀系统为UP193FX型193 nm ArF准分子系统,ICP-MS为X-Series。激光剥蚀过程中采用氦气作载体、氩气为补偿气以调节灵敏度,二者在进入ICP之前通过一个T型接头混合。在等离子体中心气流(Ar+He)中加入了少量氮气,以提高仪器灵敏度、降低检出限和改善分析精密度[17,22],每个时间分辨分析数据包括大约20~30 s的空白信号和50 s的样品信号。数据处理采用ICP-MS DataCal程序,锆石U-Pb谐和图用Isoplot程序绘制[23]。测得锆石U-Pb同位素数据见表1,数据误差均为1σ。

  表1   新疆西昆仑温泉—胜利达坂一带二长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

  样品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测试工作在核工业新疆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完成。主量元素利用AxiosmAx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来测试,FeO由氢氟酸、硫酸溶样,采用重铬酸钾滴定的容量法来测试,误差小于等于2%;微量和稀土元素利用NexION 350X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及ICAP63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仪完成,误差≤5%。原始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新疆西昆仑温泉—胜利达坂一带花岗岩主量(%)、稀土和微量(10-6)元素分析结果

  本次工作对采集于阿特塔木达坂附近的二长花岗岩新鲜样品(D4528-19)进行U-Pb同位素测年。根据镜下鉴定,样品中锆石呈浅玫瑰色,次棱角柱状为主,棱角柱状及长柱状少量。大部分晶体表面十分光滑、透明,自形程度较好,金刚光泽;少数部分颗粒晶体表面略粗糙,光泽暗淡,透明度较低,含黑色及气液包体,弱金刚光泽。晶体大小主要0.03~0.1 mm,次要0.1~0.25 mm,个别0.3 mm。绝大部分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韵律环带和明暗相间的条带状结构。本次共测定24个点,根据分析结果(表1),锆石的U和Th平均含量分别为203×10-6~1873×10-6、19×10-6~76×10-6,其中Th、U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h/U值介于0.04~0.15之间,除个别测试点Th/U值大于0.1,大部分测试点Th/U小于0.1,较一般岩浆锆石Th/U值偏低[24]。但是从锆石形态来看,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Th/U值偏低的原因可能与初熔岩体的特殊性有关[25-26]。

  图3   研究区二长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照片、分析点位(a)及LA-ICP-MS U-Pb年龄谐和图(b)

  岩石样品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对样品的主量元素在去除烧失量后进行百分化处理,以下的讨论和作图均按照归一化后的数据来进行。从分析结果上看,研究区花岗岩总体具有高硅、高碱、富铝的特点。样品SiO2含量为74.41%~76.78%,平均75.39% ; Na2O为2.70% ~ 3.81%,平均3.01% ; K2O为3.93% ~ 5.01%,平均4.56%。在TAS图解中,样品点全部落入花岗岩范围(图4(a));样品里特曼指数(σ)为1.53 ~ 2.08,平均1.78,碱度率(AR)为2.23 ~ 3.0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图4(b));Al2O3为12.44% ~ 14.29%,平均13.39%;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 ~ 1.25,平均1.15,为过铝质花岗岩(图4(c))。样品DI和SI指数分别为3.22 ~ 7.30和1.26 ~ 3.75,表明岩石经历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分异作用。综合主量元素特征,岩石属经历一定分异作用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

  (a)图中:1.橄榄辉长岩;2a.碱性辉长岩;2b.亚碱性辉长岩;3.辉长闪长岩;4.闪长岩;5.花岗闪长岩;6.花岗岩;7.硅英岩;8.二长辉长岩;9.二长闪长岩;10.二长岩;11.石英二长岩;12.正长岩;13.副长石辉长岩;14.副长石二长闪长岩;15.副长石二长正长岩;16.副长正长岩;17.副长深成岩;18.霓方钠岩/磷霞岩/粗白榴岩

  图5   新疆西昆仑温泉—胜利达坂一带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a),标准化数值据文献[30])及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b),标准化数值据文献[31])

  样品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曲线(b),曲线总体具右倾多峰值特点。从图上能够准确的看出,大离子亲石元素Rb、K,高场强元素Ta含量高,构成3处峰值,呈富集特征,Nb、Sr、Ti贫化成谷,显示亏损;曲线中Ba、Sr、Nb显示负异常,说明有斜长石的熔融残留相或结晶分离相存在,Ti明显亏损,可能与钛铁矿的分离结晶有关;相对于Rb与Th明显亏损Ba,显示出岩石具有大陆弧背景下造山型花岗岩的特征[32];样品Nb/Ta平均为5.74、Rb/Ba平均为5.95、Zr/Hf平均为27.62、Rb/Sr平均为12.00,显示岩石具有消减带岩浆岩的特征。

  温泉—胜利达坂一带三叠纪阿塔木帕下序列花岗岩主要侵入于中二叠系黄羊岭组(P2h)及三叠系阿塔木帕下组(Ta)地层中,前人在该套岩体中做了全岩Rb-Sr等时线 Ma,将其成岩时代厘定为早侏罗世[17]。本次采用LA-ICP-MS对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203.3±1.4) Ma,代表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侏罗纪。

  本次研究的二长花岗岩,其主量元素富K、Na,K2O/Na2O>

  1,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含量普遍大于1%,符合S型花岗岩强过铝质特征。岩石微量元素Zr平均为72.81×10-6,Zr+Nb+Ce+Y平均为120.77×10-6,明显区别于A型花岗岩(Zr>

  250×10-6,Zr+Nb+Ce+Y>

  350×10-6)[24]。磷灰石在过铝质熔体(S型)中与SiO2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弱过铝质及准铝质熔体(I型)中与SiO2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花岗岩样品P2O5与SiO2间总体呈正相关,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图6(a));结合研究区花岗岩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等,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磁铁矿等,其中白云母为典型S型花岗岩的标志矿物,能确定研究区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

  研究区三叠纪阿塔木帕下序列侵入岩在平面上多呈长条状的岩基出露,规模较大,长轴方向呈近东西向或北东向,与构造线(麻扎—康西瓦—苏巴什—鲸鱼湖缝合带)展布方向一致,岩浆活动明显受构造控制。岩体侵入最新地层为三叠纪阿塔木帕下组,接触界线多呈不规则弯曲状、港湾状,侵入到围岩中的岩脉、岩枝较发育,具主动就位的特点。

  花岗岩一般认为是由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由于地壳物质成分的不均一性,不同岩浆物质来源的花岗岩往往具有不一样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花岗岩主量元素显示出高硅、高碱、富铝、低镁铁(Mg#平均0.18)等壳源特征;Rb/Sr是表征源岩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认为幔源岩浆Rb/Sr小于0.05,壳幔混合源介于0.05~0.5之间,大于0.5者则以壳源为主[24-25],研究区花岗岩样品Rb/Sr值介于3.30~39.07之间(平均12.00),说明岩石大多数来源于于地壳源区。此外样品微量元素的Nb/Ta、Rb/Ba、Zr/Hf平均值分别为5.74、5.95、27.62,与地壳相关元素比值接近(Nb/Ta=8.3~16.7、Rb/Ba=0.12、Zr/Hf=35.5)[33]。在结晶分异作用中,La/Yb值正常情况下不会随La含量的增加发生变化,因此La/Yb-La协变关系能判断花岗岩是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还是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28]。研究区花岗岩样品La/Yb与La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线(b)),说明形成岩体的主要岩浆作用是部分熔融作用。在花岗岩源区性质判别图解中(图6(c)),样品均落入变质砂岩部分熔融区,表明研究区花岗岩是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综上,作者觉得研究区花岗岩可能是由其南侧巴颜喀拉山群甚至更古老地层的变质碎屑岩俯冲到下地壳后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而后上升形成的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铝花岗岩。

  研究区南侧的松潘—甘孜陆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经历了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块体的拼贴碰撞事件[9]。早二叠世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扩张结束后,开始转入闭合过程,巴颜喀拉洋盆向北俯冲消减,形成苏巴什—鲸鱼湖构造混杂岩带[36-37];至早三叠世,俯冲基本结束;中三叠世后,巴颜喀拉洋盆完全消失,苏巴什—鲸鱼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和其南侧的卡拉勒塔什群岛弧、弧后盆地发生强烈的冲褶变形,岩石圈厚度飞速增加并发生隆起,于晚三叠世在结合带南侧弧后盆地形成后碰撞花岗岩[17]。

  在西昆仑地区以往开展的区调工作对中生代侵入岩取得了一些比较丰富的同位素测年资料,以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最为集中,本次工作在阿特塔木达坂附近岩体中获得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值为(203.3±1.4) Ma,为三叠纪与侏罗纪过渡期,区域上该期侵入岩比较严格的分布于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以北,康西瓦构造带两侧。研究区三叠纪阿塔木帕下序列侵入岩以含巨大斑晶的二长花岗岩为主,具有高硅、高碱、富铝、贫镁铁特征,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微量元素富集LREE、Rb、Th、U等元素, Nb、Ba、Sr、Ti等元素强烈亏损,显示了后碰撞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点[12,31]。根据花岗岩构造环境R1-R2因子判别图解(图7(d)),研究区花岗岩样品主要落在同碰撞花岗岩区附近;在Pearce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38]中,样品点主要落在岛弧花岗岩及后碰撞花岗岩区(图7(a)和(b));在Rb/10-Hf-Ta×3图解(图7(c))中,样品点落在具有碰撞大地构造背景上花岗岩范围内。以上分析均表明研究区三叠纪阿塔木帕下序列侵入岩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特征,说明岩体形成于造山作用后碰撞阶段。

  综合以上分析,晚三叠世末期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处于后碰撞阶段,为造山晚期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地壳变质砂岩俯冲到下地壳后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岩浆上升侵位形成后碰撞型花岗岩。

  (1)新疆西昆仑温泉—胜利达坂一带三叠纪阿塔木帕下序列侵入岩在平面上呈近东西向长条状岩基出露,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侵入于二叠系黄羊岭组(P2h)及三叠系阿塔木帕下组(Ta)地层中,锆石U-Pb年龄为(203.3±1.4)Ma(MSWD=0.102),表明岩体侵入年龄为晚三叠世。

  (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西昆仑温泉—胜利达坂一带三叠纪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富铝、贫铁镁的特点,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具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Th、U,亏损Ba、Nb、Sr、Ti等元素。结合岩石学特征,判断研究区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为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3)西昆仑温泉—胜利达坂一带三叠纪二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作用后碰撞阶段,具有壳源花岗岩的特征。研究区晚三叠世末期为造山晚期后碰撞构造背景,处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地壳变质砂岩俯冲到下地壳后发生部分熔融,上升侵位后形成碰撞型花岗岩。

  [2]张传林, 于海锋, 王爱国, 等.西昆仑西段三叠纪两类花岗岩年龄、构造特征及其对西昆仑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时间制约[J]. 地质学报, 2005, 79(5):645-652.

  [5]刘铮. 西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5: 1-113.

  [6]魏小鹏. 西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花岗岩类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D]. 广州: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 1-181.

  [8]计文化. 西昆仑—喀喇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格局[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16-106.

  [11]周玉, 龚大兴, 周雄, 等.东昆仑西段卧龙岗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 对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构造环境及区域锑成矿时代的限定[J]. 地质通报, 2018, 37(10): 1853-1865.

  [16]张宇, 唐名鹰, 何玉良, 等.新疆西昆仑独尖山地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特征[J]. 中国地质, 2020.

  [18]校培喜, 高晓峰, 康磊, 等.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地层-岩石-构造时空格架及成矿地质背景新认识[J]. 中国地质调查, 2015, 2(2): 48-55.

  [25]李怀坤, 耿建珍, 郝爽, 等.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9(增):600-601.

  [32]李昌年. 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2.

  [37]计文化, 韩芳林, 王炬川, 等.西昆仑于田南部苏巴什蛇绿混杂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04, 23(12): 1196-1201.

  梁乾坤等:嫩江河漫滩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张向格等: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达里诺尔园区重要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对湖泊演化的指示

  王瑞廷等:南秦岭太白河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